|
|
1月29日当地时间约19时30分,一名枪手闯入加拿大魁北克省省会魁北克市西南郊“伊斯兰文化中心”(Le Centre culturel islamique de Québec,CCIQ)开枪射击,导致6人死亡、8人重伤和20多人轻伤。这是加拿大历史上针对伊斯兰社区最严重的一次暴力事件。4 C4 q9 x1 B/ d5 ~* t! J; U/ \ H
6 T7 v" m& M$ }: r2 x& D CCIQ1985年成立于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2002年开始在魁北克城筹建清真寺,2009年耗资140万加元,购下魁城西南郊圣福瓦区教堂路夹圣福瓦街附近一幢占地面积12100平方英尺的旧楼(距离魁北克市中心约10公里),改造成一座附有祈祷场所、可兰经寄宿学校和活动中心的清真寺,并一直试图购买附近物业以扩充清真寺规模,理由是“容纳人数不敷需要”(魁北克省自称为“穆斯林”的省民约计7000人)。' G$ O; v- H% s+ d% Q- t% ~( V
) b9 N8 B6 L& E8 ]% h: f7 K' q9 L4 l CCIQ的公开宗旨,是“帮助魁省穆斯林融入魁省社会,促进魁省伊斯兰教发展”,提供的服务除祈祷、经文学习外,还有阿拉伯语课程和穆斯林风俗下的婚丧嫁娶等服务。* C1 v( T$ J* k# V3 D5 }
( @$ ^# ^- R: \- Q* ^) @/ X& j
1月29日当地时间约19时30分,正是穆斯林“一日五祷”中最后一次晚祷的时间,“两名戴着黑头套的男子、其中一人有浓重魁北克口音”冲入CCIQ祈祷场所并开枪射击,随即仓惶逃走。稍后警方宣布,其中一人驾驶一辆三菱跑车在靠近奥尔良岛的桥上被堵,随即主动报警自首,另一人驱车狂奔20公里后被警方抓获。 y: u F _0 c6 B; |3 C1 H$ g
- k. Q+ B* f2 P ^( F& s 1月30日早上,魁北克省安全厅发言人古龙博(Christine Coulombe,)宣布,主动自首者为摩洛哥裔学生贝尔卡迪尔(Mohamed Belkhadir),他被宣布为“仅仅是目击证人而非嫌犯”,并迅速获得开释;被警方追捕抓获者为27岁的拉瓦尔大学社会系学生比松奈特(Alexandre Bissonnette),他被确认为嫌犯,并于当地时间1月30日17时首次出庭,面对6项一级谋杀和5项谋杀未遂的严厉指控。
; U. X& v& ^' E" j" w) V3 ]& M' v- t5 r3 N
这次庭审为时仅几分钟,法官勒梅(Jean-Louis Lemay)称,下次开庭时间将为2月21日。& E1 t/ l1 B$ }. ?
) w$ k. }* p2 W4 f1 E0 w# u2 K
警方30日公布了全部6名遇害者名单:伊卜拉希马.巴里(Ibrahima Barry,39岁,原籍几内亚),阿卜杜克里木.哈桑(Abdelkrim Hassane,41岁,原籍阿尔及利亚),马马杜.塔努.巴里(Mamadou Tanou Barry,42岁,会计师,原籍几内亚),阿布巴克.塔卜提(Aboubaker Thabti,44岁,药剂师,原籍摩洛哥),哈立德.贝尔卡瑟米(Khaled Belkacemi,,60岁,拉瓦尔大学农业科学与食品系教授,原籍阿尔及利亚)和阿泽丁.苏菲亚尼(Azzeddine Soufiane,57岁,肉铺老板),全部6人都在当地定居多年,且均已加入加拿大籍。0 Y O0 q: J( R# E( i
) t& c" M, a. M" Z3 [( H 正如许多评论所言,此事发生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引发全球轩然大波的“移民新政”(1月27日以“带有恐怖威胁嫌疑”、“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宣布暂时禁止来自索马里、利比亚、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也门和苏丹7个穆斯林国家的公民和难民入境,即便这些人已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美国签证、拥有美国绿卡也不例外)后仅两天,发生在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公开指责特朗普“新政”并扬言“加拿大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地穆斯林”后不久,发生在杜鲁多欢迎“地中海难民”40000人入境一年有余,并引发越来越多争议之际,自然引发广泛关注。" a4 w& h a, |' q
2 y: \4 H# s$ l- C 诡异的是,事发后剧情不断“反转”。
* F( R3 T' d' x8 B
: Q+ j9 _' ^9 ^. h. i$ m# O# Z8 d 最初当地媒体普遍强调,CCIQ去年6月曾被挂标有“好胃口”(bonne appétit)的猪头、6周后又有匿名传单称该机构“和起源于埃及的穆兄会有关”、“宣扬暴力、圣战、原教旨、歧视女性和反同性恋”(此说遭到CCIQ负责人杨格韦Mohammed Yangui的断然否认),更有人在网路上指名道姓地宣称“肇事者5人、已抓获两人,都是当地白人至上团伙头目”,稍后杜鲁多总理和魁省省长库亚尔(Philippe Couillard)的声明也是以“谴责反穆斯林暴行”、“谴责对和平宗教场所攻击”为基调,显然受了前述信息的影响。 s+ S1 F! u* o
& X5 b) T0 F4 [5 M F" S: u% M 然而很快媒体纷纷报道称“摩洛哥裔学生自首被抓”、“车上有爆炸物和至少一支枪”,并有目击者称“凶手在现场边射击边高呼‘圣战’口号”,于是政要们纷纷尴尬“暂停”,原本就对该教或杜鲁多难民政策不满者则纷纷发出“果然不出所料”等幸灾乐祸之声。
2 N) z# e% }8 ~$ z# i5 r) T- w+ L% x: A d- t' i) z5 X4 Y1 s$ g
谁也没想到居然还有第二次反转:摩洛哥裔学生被宣布为“无辜的目击者”当场开释,比松奈特被宣布为“独狼”闪电般被起诉。据介绍,这个27岁的白人年轻人住在红帽社区,性格内向、喜欢读书,“除孪生兄弟外无亲密伙伴”,业余爱好打猎,合法拥有枪支并热衷政治,小道消息则称他“亲以色列、崇拜特朗普和法国极右政党领袖勒庞(Marine Le Pen)”。5 x+ K- C y3 I1 l! v: H8 R
- j8 h* Y. h+ \2 C 这显然是符合大多数政治家“政治正确”利益的反转,一度尴尬“暂停”的“慰问声”再度高亢响起。: i& L0 p3 Q( @6 @
& L+ x$ a6 F, \" d 然而许多人仍然觉得诡异:接连两次反转,涉及的并非仅仅网路和自媒体,而是几乎所有当地重要主流传统媒体都“反复中招”;不仅如此,不少目击者言之凿凿,称“两人开火且高呼‘圣战’口号”,即便后者可解读为“栽赃”,那么前者呢?摩洛哥裔学生跑车上到底有没有军火?
- S: F% n! l" t& i, |& o5 u
! B4 V* o. `; V4 h1 Y+ t1 h& h 诚如许多知情者所言,尽管CCIQ的经费来源屡受争议,也曾多次卷入“是否符合魁北克价值观”的大讨论中,但并无迹象表明该机构在宣扬原教旨主义、煽动族群仇恨,或鼓励暴力恐怖活动,此次遇害的6人大多在当地居住多年,和社区其他居民相处融洽,说他们是“融合的典范”似也不为过。
+ x( t) @- c$ ~1 X2 }) Y5 F6 v$ V1 M8 E& d2 b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杜鲁多“敞开胸怀”口号背后的隐忧和矛盾。
/ ]4 G# W8 B5 z: N: U5 B" e, c; ]
' P( J3 S, D6 A# o/ H0 G 尽管“欢迎”的手笔很大,但针对“地中海难民”的后续安置并不那么理想,此前有消息称,许多难民因语言、文化隔膜,一直依赖义工生存,为他们“融入”提供帮助的语言培训投入正在减少——就更不用说就业了。
6 p( b. v4 m1 ~+ }4 U& _& d
6 u$ W9 R" ]; o( o 从历史上看,这种“融入欠佳”的异文化移民、难民,最终往往会被主流社会边缘化,而只能去“自己人”处寻求“温暖”。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的“另类”,语言(法语,其他省为英语)、法律(大陆法系,其它省为海洋法系)等自成一套,省会魁北克更是个“法国味”十足的小城,连同郊区人口不过50多万。这座城市30年前穆斯林居民屈指可数,如今却已以千计,如果说CCIQ在其两大宗旨中“促进本省伊斯兰文化发展”方面做得不错,那么在“帮助融入该省社会”方面则相形见绌,近年来不少居民抱怨“一日五祷”扰民,且对CCIQ在已拥有上万平方英尺场地情况下仍要“扩容”感到不安——这是否意味着该社区将迅速膨胀?
. E8 I+ u2 D! d8 h' ]$ c: k K! h1 s. G* N$ L
悲剧发生后一些当地居民表示诧异,称“魁北克城很小,不是多伦多或蒙特利尔”,何以会如此?但也有人指出,正因其小,一些当地人才更担心一个存在很大差异社区在卧榻之侧的迅速膨胀。
u0 s) c' g. ^! f4 ?# N1 F \ ?: e" c" k/ F
如果此事确系比松奈特所为,如果其行凶动机确系白人至上主义,我们当然必须予以谴责(事实上出自任何动机的极端恐怖主义都必须予以谴责)。但仅仅“政治正确”地去谴责或呼吁“包容”,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给嫌犯贴上“政治标签”则更无济于事——绝大多数亲以色列、投票给特朗普、在推特上给勒庞点赞的人都是“守法良民”,一如绝大多数“一日五祷”的穆斯林同样循规蹈矩。
2 {4 m7 U7 v Y& w0 T5 R2 a
% E; S, h- i5 _. @. u 倘只知接纳和“秀包容”,却对不同文化、教派间的“不兼容”、“不融合”视若无睹、束手无策,甚至掩耳盗铃,隐患只会日积月累,恶性事件仍随时有可能发生——且肇事者可能来自任何一方中的极端者。0 C' t- }: s- ]
/ t. y+ d0 V9 f% f9 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