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网站10月20日刊发文章《“中国制造”面临“内忧外患”》。文章摘录如下:
$ M8 @* [3 m# R+ j- G% v# [2 O! G 第110届广交会一期已结束,诸多市场信息显示,受复杂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影响,尽管入世10年后中国外贸取得瞩目成就,但当下“中国制造”无疑正面临诸多困扰。1 ^8 d' |: ?5 t0 u7 ?0 L
国际方面,一些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发频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越演越烈、日本经济受到冲击等带来巨大变数;国内方面则遭遇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压力高企、汇率持续波动、融资等方面的困难。8 D6 Y6 E, z- F+ a+ g7 y1 c
据商务部统计,第110届广交会一期前3天出口累计成交101.9亿美元,环比和同比仅增长4.2%和14.5%。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过半,3至6个月中单占35%,余下是6个月以上长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1 d5 A1 ]8 t! i. r" d7 f# ~
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其在广交会上的订单和到会客商大幅减少,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广交会前两日,机电品对美国成交剧减54.9%。广交会首日入场9.5万人次,较去年的约12万人次锐减21%。有参展商称,本届广交会一期欧美客商的面孔明显少了。! A& M4 `: _& V. f$ U7 y F; Y# G6 V( S
在欧美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状况下,不少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但能否替代欧美传统市场仍有待时间的证实。尽管不利因素很多,但当前“中国制造”仍有独特优势,首先是品质量基本接轨国际;其次是中国企业具有规模优势。, L! i( h9 W0 s: q. u, U# f
针对出口企业长期存在的劳动密集、利润微薄等现状,官方已有较深认识。广交会设立了“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促进国际优质设计资源与中国外贸企业对接,有商务部官员,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制造”崛起,也将见证“中国制造”的起步。9 M% j# r, V- ?* U
本次广交会一期的成交也证实,已经在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创新上走出了第一步的企业,在这一轮多重经济寒流的袭击下,依然收获颇丰,显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
4 ~; C* c/ c; q) l# ?9 F. e: k# ~! N& P H7 `$ z: Q9 `7 U' y,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