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d; K% @; Z5 F 德国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是怎么做到的?德国一个家庭生育7个孩子是怎么养育的?
2 g( v# K" l" f8 i$ } _4 S
专注德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武汉大学教授李工真讲述了德国的经济奇迹,深入分析了为什么德国没有被高福利拖垮。
' ?8 O5 N4 `9 N( {/ T3 C因为德国的经济是一个非常健全的经济,为什么德国不受这个东西影响,就是因为德国的发展走向体系化。# ?; l3 H+ o, @1 h' M
第一,不靠盲目的高速。4 o3 b' e0 i; n3 H9 P0 |7 m
第二,不玩金融衍生产品。
" q6 ?5 M7 b' V$ q3 |4 v# ?! A2 O第三,不靠旅游。
. F( n. z8 N+ a第四,不靠房地产。: a" u" U, ~' c5 O" U! x
第五,不靠互联网。
, s4 G" j' P J/ f1 \+ x% `那靠什么?靠高端工业品生产制造和出口,还有武器。所以它的经济被定义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经济。美国的经济都没有它健全。它不跟你玩虚的。所以德国这么好的福利制度,没有把德国搞垮。
2 R4 e/ ~5 ], N: _7 P
马云赚了13亿人民的利润,成为了中国首富。刘志军服务了13亿中国人民,推动了中国科技,拉动了中国GDP,但沦为阶下囚。不知有没机会读一本《刘XX传》。)
8 w: d) A4 r# ]$ i( p 2005年的时候,上网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舆情也没有现在这么暄嚣。突然有一天,看到刘志军一夜之间砍掉41个铁路分局,下岗分流2.5万名机关干部的帖文,很是震惊。传说中的真改革就在眼前。紧接着的是叫好声与咒骂声。从那时起到今天,我一直关注刘志军和他的命运。我还有五个理由:
7 G# y* i2 z) J* S 一、刘是国内第一个认识到高铁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他像疯子般地不计后果地为之奋斗。
0 h+ N- a# A+ z8 n9 n 二、2003年前,铁路建设方向的争论激烈。主流是京沪线修磁悬浮并向全国推广。刘回避争论,不修高铁,也不修磁悬浮,而是以解决春运难为由修时速200公里的“客运专线”。刘志军2004年的时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实际上修高铁。哄骗了主流,后果极其严重。
8 d9 A9 P5 o# d+ P- Q, F) \ 三、明摆着修磁悬浮国家财政会拨款,修高铁不会拨款,刘主动提出贷款修“客运专线”,不要国家一分钱。刘像个傻子、疯子,贷了2.6万亿元人民币,在8年的时间里修了1.8万公里铁路,相当于原有全国铁路的四分之一,其中,修“客运专线”7000公里。
; n) R- F- d0 D) {8 y9 |$ a 2012年铁道部审计报告列出,当年还本付息2367.71亿元,其中,偿还本金1911.41亿元,偿还利息456.31亿元。铁道部有220万名员工,450亿元利息等于每人年平均工资少了2万元。
7 i1 y" V2 {* p3 E$ o
四、否决了花架子的“中华之星”,得罪了原来的领导和52位中科院院士。
! x6 K- |( g8 B1 {' H5 E
五、重用了高铁天才张曙光和民营企业家丁书苗。
& m; A5 e9 `! F3 J3 H
张曙光解决了高铁建设的所有技术问题,丁书苗的高铁对轮项目现在是人人垂涎三尺,但在2007年的时候,没有任何企业敢投巨资上对轮项目,因为07年的时候高铁是极有争议的。
! {& D- A$ Y+ _& o 鸦片战争以来,不论是洋务、维新、民国的人士,xxx,ddd,等等,都在被人议论。正是这些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让我们一步步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刘在位时,至少让我们认识到了什么叫高铁,看到了那样的铁路才感觉到自己的国家还是与时俱进的。刘退位后,全国人民还能够永远享受高铁的快捷与安全。
高铁确实是刘志军整合出来的,中国的汽车飞机等等都成了世界最大市场为什么就搞不出第一?为什么刘就可以市场换技术?不可否认刘志军的头脑与魄力,换个其他人不是不可以,但极大可能是整合个二代技术的高铁,一旦成形很难再有金钱和时间去整合其他国家的技术。前几年的德国佬和南车培的**之星高速铁车项目差点就给中国定型了,是刘志军力排众议否决**之星【实际不是国有知识产权是西门子的老一代技术】,重新整合重新规划,以空手套白狼的气慨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整合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项目。可以承认没有刘志军,中国就没有世界先进的高铁。
' v9 m6 l; r- S: F8 r 刘志军实现了高铁技术超越全世界,唯中国独尊。要查查中国的一汽,二汽,上汽这么多年都在干啥,还有中国的民航,怎么就脱不了落后的帽子。" L' a* F2 b# v& R4 `/ O
3 C" k$ B: }( u* Z0 z 刘志军必定因中国高铁超越世界而青史留名。
9 T, p. r, k( D3 q1 {) | 一、是他,以极大的魄力大力推动建起中国四横四纵高铁网络,让高铁见证了中国速度,让西方羡慕妒忌恨(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无法成为运输主力)。从以下可以看到,中国四横四纵高铁网络是在刘任铁道部长时期启动并基本成型。
( }# [8 k4 s' w7 D0 D' J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7 m* {0 Z7 i) F! \ 1、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 i2 ~9 C c/ _' L# P9 I Q2 f
2、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 j& C" w' E% i5 Y Y+ y
3、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 |. o$ N( F8 J. f Z( s6 G/ ~2 r; S" X
4、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 k, ~/ U) h# e* Z' y: U b3 v3 Z1 H 5、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6、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 s: K- O/ d2 t: r* l 7、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1 P2 \; j& D% u1 V" o! j T. Y 8、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1],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5小时40分钟。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A0 h1 s s L c2 z! n( p' |; i; h6 a
二、是他,以极高的谈判技巧、铁腕的手段,买来了西方难以在其本国实现的高铁技术并完善形成自己的自主技术体系,并开始向国外出口高铁,让国内汽车行业相形见绌(合资了几十年依然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也许在未来,高铁出口就能弥补2.6万亿的窟窿(现在的2.6万亿成了社会各界声讨的罪证),只是国家没有再给他机会(蹲监狱了,也许让他把高铁网络完全建立后再拿下更能榨干他的价值)、社会没有再给他机会(铁道部撤销了。。。悲乎?喜乎?)。
. t* W" a8 J+ l& ]6 \, W 三、是他,把一个被飞机速度嘲笑的铁路行业重新找回了尊严,高铁无论准点率、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性价比均远超飞机。
5 _; N$ J( ]/ g) X) ]$ Q 四、是他,用高铁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高铁就是中国经济的血管,为经济发展输送着源源不绝的养分,成为中国经济反超西方的战略性行业。
) D* w- P9 A! N% R0 b) Q* P
五、是他,用十多年不涨价的票价,满足了国人的基本出行(总有一天,春运将会在不断完善的高铁网络中得到解决),不断提升的服务,不断提升的速度,不断提升的安全。
- {. H6 `7 W* o# K% j
六、是他,用高铁提升了中国在周边地区轻易完成大规模军事输送能力,为陆战之神再度震慑天下提供保证。
( W9 C, B# T' W1 `2 z6 v
高铁网络的建设,必将与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一样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史性的贡献,而主导这一伟业的操刀者——刘志军,也必将名留中国科技史。许多人有个误区:总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整死了谁,你就成功了。事实上,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看他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帮助了多少人,服务了多少人,凝聚了多少人。未来世界,一定不会属于一群面目狰狞、尔虞我诈的人,而是属于一群善良、共享、快乐、懂爱、会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