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1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港台新闻] 中国近期房价暴涨背后玄机:地方政府30万亿债务转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5:3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房价可以闻到一股雾霾的味道. G9 E! O1 e+ s9 |, l
8 K0 y+ I0 k' U  y
很多网友在后台留言,希望草哥能就最近火热的楼市谈谈看法。本来不想就这个话题进行评说,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就是两朵中国特色的奇葩,是向老百姓吸血的两大合法工具,其中绑架了太多的利益关系和政治因素,其走势本来就是畸形和变态的。8 }4 [$ J5 [' \/ @5 }
3 }( m. H$ a( f8 g* e! C
' L9 `3 ]( z: H: w
很多预言房价要暴跌的经济专家,面对节节攀升的楼市,都成了炮灰和先烈,比如中国社科院的那个易宪容,五六年前,就通过晚上观察居民区的亮灯率来判断中国楼市过剩,预言房价要大跌,结果现在都被骂得不敢出来说话了。& D* _6 Y) y7 X: k$ e

0 n" F, `7 i, P6 o5 p像易宪容这样的经济学家,自己在京城有别墅还出来预警楼市泡沫的,算是有点良知,最可恨的是那些说假话的经济学家,比如瑞信某姓陶的首席经济分析师,面对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现状,竟然不言不惭地说是因为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这是典型的为了取悦主政者而说假话了。( Q6 n9 k2 B, v8 Z  F& q
& P% W/ M5 d% |( R) P5 I( ~
稍微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面对一个一半以上人口是农民,城镇化率只有50%多,经济增长只能靠盖楼来拉动的经济体,你跟我说这是“后工业化时代”?/ o, `, n8 V2 O8 i! n" R" O9 t
2 _2 C* M) `& T; y% Q
你不能因为其他工业生产和出口企业都断崖式下跌了,都死得差不多了,留下一点居民消费、网络购物和服务业,比重被动地超过了50%,就说转型成功了,就说我们是“后工业社会了”,这是自欺欺人。做经济学家预测错了没关系,但不能厚着脸皮说假话。1 T0 }6 V8 m6 G6 B' n' j

% A6 Y- Q) U" D  n
* h2 L; F" I/ N+ X6 D0 C. W1 U- j4 c/ }; d# L" P4 G' J& B; `
继续回到楼市这个话题上。尽管很多唱空楼市的专家都不敢出来说话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房子经过这么多年的跨越式发展确实过剩了,现在不管媒体还是官方,习惯用7亿平米来概括当下的楼市存货,但按照北师大教授钟伟的测算,这严重低估了楼市的库存,因为这7亿平米仅是待售面积,如果再加上商品房之外的保障房,公用建筑和单位自建等,那么面积可能超过80亿平米,仅商品房在建和待售就超过50亿平米。
* g! J: A# U! g, `% v
  {) Q# S6 D! a% e+ s) v7 Y2 |按照2015年全国销售面积10亿多平米算,这些库存要5-7年才能消化掉。
8 s9 p3 W7 V+ Z8 B
/ H  i$ o+ W3 H; ]7 y2 t, c3 ]6 _! w3 r  `# I. `
既然房产库存这么庞大,中央政府也在不断强调房产去库存,那为何房价一直降不下来呢?即使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丝毫未有松动迹象。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该还记得有这么一个场景,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水沟,也不让那些穷人喝到便宜和免费的牛奶,这是资本家的本性决定的。中国的地产商比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更加“为富不仁”,反正钱是银行的,地是抵押的,盖房的钱是欠着民工的,要死一起死,反正就是捂着不降价。: M& d. @% W- S9 p) Y* ~

+ w: C5 n, G0 ^8 r% z8 g" r. v  x! i* M' B; ]6 j8 z; S5 g
买房者不买,卖房者不降 ,房产销量持续低迷,房价居高不小,这样的僵持状态大概持续了2014-2015年的2年,库存去不了,土地卖不掉,这时,政府着急了,必须出大招,一方面让让房价稳中有升,一方面刺激买房者要赶紧动手买房,于是有了2016年年初的首付比例下降,税费下降,央妈放水等措施。于是我们看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房价的爆发式上涨。
" p# y( c: q1 a9 o1 u6 P; C0 l
: w5 ^' u3 N  y+ D当然,这些都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决策逻辑是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才不至于雾里看花。草哥不想去预测房价接下来是涨是跌,“泡沫之后必然破裂,没有永远上涨的价格”,“东京香港房价泡沫破灭了,所以上海北京房价必须破灭”,这样的鬼话谁都会说,但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大家都会说“人总会死的”没有意义一样+ Y+ T) U6 t, ^, d) K. \$ u# N

2 `( {1 Q& P& R0 H2 L! `5 |% `,关键在于你要知道某个人什么时间会死,那才牛X,那你就是先知了。
. S1 v( w& _. j( ]5 v! z! @# \- x) G! |* b# d+ }& ~
草哥没有做先知的天赋,所以只能从经济常识和决策者的逻辑来判断这轮房价上涨的本质。在中国,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背后,都有老大哥的身影,都会体现老大哥的意图和意志,相对市场,老大哥掌握的资源动员能力实在太多太丰富了。2015年的那轮5000点的牛市,就是因为老大哥想借助资本市场,拉升资产价格,以达到振兴实体经济和拉动GDP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老大哥的资源动员能力很强大,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成的。& g* W' q1 ~# r+ X7 ?6 ^7 O4 |; k! p
2 P1 e- W6 f$ ?  F2 e

6 `" N4 b, j' Q; p9 j
2 \' q& }+ k" @老大哥为何要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这个时候发动这轮房价上涨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马上要爆发了。经济方面,PPI连续经历48个月的断崖式下跌;占GDP三分之一的外贸出口基本没有了,甚至成了负数;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都关闭,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基本全军覆灭;消费在勉强地支撑着,但这只是人们维持基本的生存所必需,随着经济的下滑,消费早晚也会下跌的。. e: T* f7 [2 W7 g) s: q# ^

8 |; q# a6 W# X8 M经济方面的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最大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
  n/ Z" g; S9 R4 [$ P
! ]4 [& N+ y6 K. f" h. l( U! b. L/ y。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和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只有天知道。这是一个黑洞,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4 u  Y* j$ Y' {& Z2 _! M1 b  ~

; E/ N# F8 h1 d6 Y: B而且,这些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
: n+ d: o$ ^0 Q0 x3 i* m
- x. z: f3 h; a: m' w  L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当时决策者有几种设想,一种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第二种方案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第三种方案就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2 w* y' X  a; e
; a0 a# p' I7 Y2 l6 C6 A, k! y7 L现在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一些银行因为第一次跟地方政府过招,都比较听话。但随着债务置换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 f0 H7 U! }3 V* z7 w4 H

( F7 Y6 ?& f1 A  U0 ?) y。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置换,可以全部置换。一些地方这些乐了,赶紧把以前五花八门的债务都拿来置换。
$ j) W" h1 S) g: S/ y2 W8 U3 \1 n" ^  [5 D8 ?: ~) F3 N0 C
但银行也不是傻瓜啊,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它们也有利润和绩效考核啊。这时,银行反应过来了,你地方政府这是得寸进尺啊,你违约在先,还不了债务,现在还出个主意要换成利息更低,期限更长的,而且逐渐置换还不行,要求超额提前置换,那我银行肯定不干啊
! u. _" E; J& b: C* z9 b: ^! Q) O% R% h. t& L
。于是,很多银行在跟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协商说,你不要置换了,还是给你延期吧,利息还是按照原来的。通过条款设计,恩威并用,让地方政府选择延期而非置换,银行其实想走的是第二种方案。3 @$ }, }( o2 T7 }7 F, @& o8 v3 e

7 b! r6 f8 h3 v. F1 U/ q4 L眼看房地产不行了,土地卖不出去了,财政税收逐年下滑,债务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又不想债务置换了,这时,地方政府快扛不住了,再僵持下去也不行啊。要知道,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有高人出了一计: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d+ H9 m. q4 }

4 m- t0 Q' s) _( h  m; [& L2 P6 b' b+ u

- u0 u: p8 o7 ?. e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3 o8 L! i8 M# O. U

5 F6 V, ~/ G9 Q& G6 R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7 u+ x+ }* E: \; D8 G
1 t; ~4 y) C8 J& b! i% f+ H& V
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你听出了其言外之意吗?
3 j6 T5 r8 M8 ~" h' s7 t+ M) Q  i) o9 u" w& f
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坏账率最低,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守信用的,他们宁可省吃俭用,整天吃方便面,都不愿意拖欠银行的欠款。
* ~/ x$ e9 ?8 W% b; a! e" d* g3 B! \5 d- |! S
操盘者想来想去,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 h$ {' N6 g- [1 `4 D& }% |
+ Q: Z9 C0 U: R" T- P
但我们应该看明白,这次救市,救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中国整个金融系统。
8 _! l& x# C6 j3 O5 Z+ M5 K4 x# f3 s5 z
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
! W! W* s1 G( d  w) p- j
- s8 z4 K: W  w2 s3 U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接下来的后果大家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纷纷成为被告,信用扫地,这一现象政府愿意看到吗?9 F2 I4 m7 |$ X9 f! F+ e

/ m4 p* y- U& f6 q; n& c2 a有个段子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经济的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哦还有熔断制;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而且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X% O( p( f9 j* j

3 z3 P' n& \# Q. G只不过,老大哥的这一如意算盘,被市场充分利用了,一些房地产中介不惜做起了房产做市商的事情,搭建金融平台,勾结一些企业,通过拉高房价向银行骗取低息贷款,以缓解资金压力,你政府敢放3倍的杠杆,我就敢放到5倍、10倍,结果是促使房价迅速拉高。这一结果显然是老大哥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任何疯牛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断崖式下跌,中国经济能承受得了吗??
; W$ O+ ], ?" C& Q' Q5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5-9-22 07:54 , Processed in 0.0494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