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5 X2 L0 b+ I; ]. j3 X
9 q, R1 N* T4 {( _& X$ j. S. E3 } 图为:盛忠奎出示当年的银行存单
4 K2 y2 ?) M: J) J来源:新华网 ( @8 u8 w1 b: ?+ m; G4 A
/ K7 H( q! K, Y2 E7 b9 l% ` 一份本金为1000元的银行保值储蓄业务,24年后收益率超100倍,能兑现吗?
/ {; h0 ~6 Q( ?4 Q' g% g3 q7 u! Q/ p, `
1989年,丹江口市民盛忠奎夫妻二人就满心欢喜办了这样一份业务,他们拿出2000元积蓄存入当地某国有银行办理两张存单,上面写明24年到期后本息共22万元。
% j/ ^8 t7 H3 A1 W: F
$ t: E/ {. b& k) @- s \& V 今年,存单终于到期了。可当盛忠奎夫妇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告知存单已失效。22万元成了黄粱一梦。
: o9 c C; S) c2 X: [2 ^& z: \9 T! K0 m. s" x* [4 J7 r8 d
据了解,当地像盛忠奎这样的储户有70余人。银行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央行1989年针对保值储蓄下发了紧急通知,该业务期限最多不能超过8年。1 Q6 ~2 c. a8 E
/ ^$ C+ C- I6 S) K: p; a
存2000元24年后得22万
( o) n# v: K; L' ?/ l' H" R- _9 ]! N4 p! n, q* ^
今年60岁的盛爹爹,家住丹江口市区。今年6月,他从该市某单位退休后,和老伴陈永梅去十堰与儿子一起居住。让老两口特别郁闷的是,原打算赶在退休时能取出那笔巨额本息,没成想却事与愿违。9 v# n* t! x9 b" e4 d7 @9 V# u
0 g% n- p9 a2 V+ e. q! |0 x3 ?
事情还得从24年前说起。1989年,盛忠奎与妻子陈永梅省吃俭用有一笔小小的积蓄。这年9月的一天,陈永梅路过某国有银行丹江口市支行迎宾路分理处时,得知有一份定期保值储蓄业务,24年后可获得一笔巨额本息。
8 |# x" b7 f! j' r F/ {9 e$ Y S/ W1 o+ z0 }$ B
那个年代,在当地买一个商铺也只要2000元,盛忠奎本来倾向于用积蓄买商铺,经陈永梅劝说后同意办保值储蓄。很快,陈永梅带着2000元积蓄来到银行,分别以自己和儿子的名义办理了两张该行整存整取储蓄存单。按照存单上明文规定,此存款24年到期本息22万元,且存款利率、保值贴补率无论怎么调整,到期银行凭此据定额支付。8 d3 R7 Q: u4 H" d3 f9 K5 v
' v3 \ _& y0 `! y6 |- ^# E) j: J
22万本息缩水为8400元5 f1 I" Y5 l) Q" U" R2 n
4 E8 i3 |1 v" B; k; ]+ ` 今年9月21日,是两张存单到期结算本息的日子。第二天,盛忠奎带着存单去银行兑现,不想当年的迎宾路分理处已查无此处。随后,盛忠奎拿着存单找到该行丹江口市支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二楼有专门人员接待。
; X; w: A6 E# I2 j. [3 ~( E" X8 M8 e
: r) r- O8 J# |. H C, K 当他亮出两张存单并提出结算本息时,一位接待的魏姓负责人却告诉他,这两张存单早已经不起效了。盛忠奎听后十分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3 E; E$ F# h# M& H& U
9 w7 m6 I( e. {. z
魏姓负责人提供一份1989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对保值储蓄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的传真电报及人行丹江口市支行同年10月7日转发的通知。8 ]' C% H6 P0 `. h3 u8 \" z
4 H& Z' I$ ^6 G! Y. w% S 当年的电报称:现行保值储蓄存款只有三、五、八年三种期限,各地没有增加档次或变相增加档次的权利。 v; L0 ~' h$ m! `- n5 l7 g" x9 C2 `- U
* D0 j7 r' U/ k# K# {3 i1 k 人行丹江口支行通知称,各专业银行、邮电局如有开办“存款一千元,存二十四年后收益额为十一万元”保值储蓄业务的,从文到之日起立即停办,并严格按照三、五、八年三种保值储蓄存款期限档次执行,不得突破。
, d9 o% K9 o3 P" G# U. h
& J3 C6 u7 F) ?7 r 于是,按照通知后规定,盛忠奎的存款本息只能兑现8400元,不是22万元。* Q1 z( p! R" x% r: }
, F' _9 d% c' Q% v( s. }" M 律师称银行此举违约
. z, h- S( g- }1 {
8 @( X( _, G% N( E, X& q, v( } 无独有偶,当天前往该行丹江口市支行结算本息的还有该市供销社退休干部王新民爹爹。1989年9月20日,王新民同样办理了一张100元整存整取储蓄存单,按规定二十四年到期可兑现本息1.1万元。
8 t% @6 E. y6 U& o1 \" s
! X8 T. s4 j5 g. r! \ 让两位老人想不通的是,即便政策有变,24年来银行为什么不告知储户。目前,他们正考虑通过司法程序讨一个说法。据了解,在该市办理了类似业务的储户有70多名。+ b' e: i {8 s8 |
1 G+ \) ~- H6 q& S5 S/ a 昨日上午,魏姓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行是严格按照规定操作,至于为何当年没有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储户,魏姓负责人称,这项业务不是自己一个人完成。
7 B" V* C! i, E) d
$ P) l7 | ~# q; o 湖北楚韵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德江表示,银行以上级部门规定为由,拒绝按照原来约定兑付存单,是一种违约行为。即使银行违规开展储蓄业务,被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存款银行也应当在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下发以后,及时与储户沟通,而不是等存款到期,兑付时才告知储户。彭德江还认为,即使该保值储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其全部过错也在银行,应该参照原来承诺的可比照利益赔偿储户损失。
8 v0 R! ~" [1 \/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