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的真相 网上炸锅了 [打印本页]

作者: quebec    时间: 2014-1-9 15:34
标题: 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的真相 网上炸锅了
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的真相 网上炸锅了
2 \$ S- z& A) g9 j( Q+ g0 C

" x( ]  p) a( P. G) p
2014-01-09 10:20:07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加拿大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一事,这是继“中国大妈倒卖基督教救济穷人食物”后,又一条涉及在外华人形象的新闻。网友们再一次把怒火烧向中国大妈,不仅如此,还有媒体认为海外华人占尽资本主义的便宜,不择手段骗福利、救济。/ b- S0 y' f, |( _) q) b

7 `  c/ Z8 f0 p5 n* w+ j

4 k# X+ I( {: }0 Z% Y4 `( g# ?# G+ ~9 ?/ X
  首先,需要还原一下“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事件          连“开宝马领救济”的是不是华人,都不能确定
( {9 |1 B5 o; _/ j% J' u          《加拿大曝两华裔妇女坐宝马领救济食物卡》这则新闻,是1月5号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播开的。新闻称,在多伦多,两名乘坐一辆价值5万加元的宝马SUV座驾的华裔女士,一同前往救济站领礼品卡。消息一出,各门户网站的热门留言中,充斥着对两名“华裔”的指责,如“丢中国人的脸”、“都到国外了,还改不了贪小便宜的心理”。# d6 ~' B6 u+ O* A
          "加拿大电视台曝光2名华裔妇女坐宝马领救济食物"4 d- A. }; b& t3 [6 O2 X7 J
          但仔细看这个视频,坐宝马到现场的两位女子出场总共十几秒,她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答复:“Not exactly. But we were told by our friends that we can get a card. If there is no card,it's OK.”中文大意是:“并非如此,我的朋友告诉我们这里会派卡,如果没有,没关系的。”6 T5 C3 K8 {2 `7 g! W$ x
          这是继前几天美国旧金山曝光中国大妈倒卖基督教救济穷人的食物后,又一条涉及在外华人形象的新闻。与此前那条用“疑是”华人做标题的新闻不同,这则新闻并不含蓄,而是直指大妈的“华裔”的身份。可是,整个视频中,都没有说过这两位坐宝马的女士是“华裔”,甚至没有说过她们是“亚裔”,只是我们通过视频,可以判断她们大概是亚裔。同时,据人民日报海外记者实地考察,也无法找到这两人来确定他们是否为华人。1 J+ y0 t! g2 h. G
          这次的“领救济食物”也和贫富无关
2 h& v9 X" ^' h( Q) o8 {) d          这则新闻的爆点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华裔”,另一个“宝马”。暗示的意思很明确:有钱的海外华人,还要掺和到给穷人的救济食品发放上。
0 A  g7 ?; P5 O8 y6 G          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件事的背景。据当地华文媒体“加拿大华人网”披露,多伦多在去年12月下旬,遭遇了少见的冻雨灾害,全市30多万家庭断电,不少家庭甚至在无电状态下度过“黑色圣诞节”。很多社区中的超市与餐饮店也因无电而停业,给居民生活,尤其是饮食带来极大困难。! h- p- [; a/ ^' J& M( U! I+ W- {
          鉴于此,安大略省政府于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的1月2日、3日共三天,向受灾民众发放价值50至100加元的食物礼品卡。公告说:凡是断电在两天以上的家庭,每人可领取50加元,每家可领取100加元的食物礼品卡。因最初对领取人的资格并没有做出明确限定,所以前往领取的人很多,而每天发放的数量又是有限量的,排在后面的人往往领不到,引发不少人抱怨。因此,负责此项工作的省社区安全厅厅长,才不得不出面呼吁将食物礼品卡让给那些最需要的人。5 l* ~2 i: Y: t5 h4 l/ S* |6 ^

5 M' `1 {# K4 L7 A( a& _                        
        两名亚裔面孔女性从宝马suv上走下
          但是,“最需要的人”的标准,和贫富无关,而是决定于在极端天气下是否真正需要食物。如果你没有工作,住的也差,但是你家离市区近,就容易找吃的;你工作稳定,住郊区大房子,大雪封路,你也可能急需食物。这和你是开宝马奔驰,还是丰田本田,没有任何关系。
2 C0 N6 y! R; O( t, X" C          那么,“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的新闻是怎么产生的?
. f, ~: x& X+ e1 M- F9 ~1 H8 X          加拿大CTV新闻网1月2日以“冰冻灾害:礼品卡需求超出供应”(Toronto ice storm: Food replacement gift cards run out again)为题,发了一篇新闻报道。这个报道没有针对亚裔以及任何族群,采访的人都是抱怨排了队但没有领取到礼品卡,“他们(这里指的是政府机构或者超市)让我们来,结果来了,排长队,然后没有排到,卡就发完了。”# m9 V' @* u" d) \# X* F: u- O
          此外,之前的确是公布让停电受灾的用户去领取,但是后来发现情况失控,才说给最需要的人。针对这个情况,加拿大当地媒体做了这个新闻报道,意在指责政府准备不足、组织不力。
6 w/ [! M7 y1 P  O& j& \9 P# `0 B" f
                        
        可能是一个生活在加拿大的华裔所发微博导致了错误信息的传播
          就是这样一个很寻常的报道,为何会和“华人”、“冒领”扯上关系呢?可能是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在当天看到这则新闻后,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把“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这样的信息写进了微博里,两家媒体转发了这条微博后,这则新闻就开始广泛地在中文网络传播,可以确定媒体没有做考证。
% h8 A0 S8 \6 ]( a, I4 T/ v4 n" ~: A6 C
                        
        在微博传播中,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况
          华人海外骗福利确实时有发生,但绝非华人独有,也非情况最恶劣
  v5 A' c7 k% r          华人在领取奶票、食物劵、住房补助等福利方面,均被曝光过存在不诚信行为
9 S: Y) t8 Y: Y! c! e; @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联邦和纽约各级执法部门,于2013年12月20日在纽约曼哈顿、皇后区以及布鲁克林三区突击行动,查封了数家店面、逮捕了超过20人,其中有16名华人被起诉涉嫌奶票欺诈。  n. m. B- J' K  o9 d4 v6 \. M* T
          在纽约州,奶票福利为每三个月领取一次,一岁以下的婴儿,每三个月可以领到300到400元的奶票补贴,一岁到五岁期间的儿童,每三个月可以领到150元左右的奶票补贴。于是,华人社区街头就出现商家店面挂着“接受奶票”的标识,不少商家在收取奶票的时候,兑换给顾客现金而不是奶粉或指定用品,商户从中可以赚20%到25%的差价。
/ y6 Y7 U/ l5 K! _1 q! Z. S* S4 f6 O
                        
        疑似华人倒卖基督教救济穷人的食物
          类似这样曝光华人钻福利空子的例子还有一些,如冒领住房补贴、医疗救助金等,甚至还有疑似华人倒卖基督教救济穷人的食物,美国旧金山一家电视台,拍摄到一批疑似华人在美国教堂排队,领取免费食物,他们领取食物后即刻当街拆开,把贵重些的食物藏进行李箱,把不值钱的罐头直接扔进街道上的垃圾桶,再去排队领取食物然后拿去卖。
- [" s5 Z" X: q. o" n          但这种行为绝非华人独有,也不是华人最恶劣. {& U! G* t9 s5 W
          实际上,欧美媒体也经常报道各种福利被滥用,救济被骗取的案例,这可绝不是只有华裔才会牵扯其中。据《纽约时报》今年1月报道,纽约市80名退休警察和消防员,在这个星期二被指控假冒残疾骗取社会救济,成为美国最大的同类欺诈案。报道说,几十名被告简直是“光天化日之下偷盗”:起诉书表明,一些人声称因为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每年冒领3万至5万美元,原因是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中精神受伤害,出现创伤后焦虑症和忧郁症。& _" V9 h: J' Y( \/ x4 m8 N
          但法庭文件表明,他们的脸书(Facebook)讲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他们并没有精神疾病,反而能愉快地享受生活。被指控者包括72名退休警察和8名消防员,他们当中数十人星期二早上被捕,被控二级严重盗窃和二级企图严重盗窃罪。3 _! a& y  w0 s( ]* I1 O
          实际上,美国的媒体,更喜欢报道墨裔和非裔骗取福利的案例,比如《华尔街日报》在12年报道“最近一项关于食品券使用的研究结果显示,90%的黑人在20岁之前都是用食品券”,认为“这个比例不公平,其中必然存在着冒领”。
( @/ x0 A; e$ Y+ V4 ]/ t          如果案例还不能说明问题,英国有更具说服力的统计数据。2013年4月,英国开始发起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根据英国就业和养老部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有10.2万来自非洲国家的人和13.2万来自亚洲及中东的人领取救济金;而包括东欧国家在内的欧洲人,领取英国救济金的人数最多,近13.9万。
+ A5 Y4 r' i  W/ {% e; |          在2012年,英国就有8600宗针对福利和税收补贴而被指控的案例,在2013年前五个月,有类似案例4千多宗,其中89.7%的案例都罪名成立。根据英国2001-2011年因福利欺诈被判刑的人数,英国警方认为来自波兰的人群是最值得警惕的,第二、三危险的是来自越南和阿尔巴尼亚,中国排在第六。3 _" Q7 t4 \( z- Z0 m! k$ }

0 I: {0 p) T5 q! Y                        
        英国2001-2011年福利欺诈被判刑人数,这里最危险的国家前三名都没有中国
          为何网络上如此群情激昂?
* y# X- _% [+ k8 r) W          如潮骂声并非指向这俩“华人”,也非针对海外华人,可能是痛恨身边的“福利倒挂”
3 B/ R! Z8 D3 x. k. N& g1 P          在怒恨的人群中,很多人是因为“宝马”和“冒领”这两个矛盾形象而愤怒的。专栏作者曾颖认为“与其说网友是在骂那两个女人,还不如说是在骂由此展开的无限联想。”正如美国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合著的《谣言心理学》所言,谣言其实是一种完全的主观情感状态的投射。有些人相信谣言是因为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愤怒,有些人则是逃避自己的内疚感,还有人是抱着恐惧之心……所以,这条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只是一个情绪宣泄口而已。5 F; W7 d+ N1 D- B  V
          表面上看,网民骂的是这两个“华人”妇女,或者说骂的是海外华人在富裕的条件下,还去骗福利、救济。但仔细一想,这种怒气从何而来呢?加拿大中文网一位网友,说的倒是挺有道理:我能理解中国网民的心情,我不认为他们真的怒在海外,而是嫉恨当下。这可能是网友情绪激动的原因之一。8 h8 ~, h3 ^: C1 u; q
          “开着宝马吃低保”、“坐着奔驰买经适房”,这是中国典型的福利倒挂现象。学者秦晖认为,我国的“福利”和特权挂钩,覆盖面从最强者开始,他把这种情况叫做“负福利”,一切的改革,就是要使中国走出负福利状态。  E. I% w" \9 i. n) Y1 ^! ^- F: B
          结语
: A( n) Q8 h/ U$ V, z          对待“华裔大妈开宝马领救济”这件事,应该谨慎地判断,如果扩展到海外华人这个大的领域,更应客观评价,我们没必要妄自菲薄。
  Z8 }/ e7 T( I7 V9 t. d
-5 l4 }6 Y) {8 ?/ q1 |- z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www.montrealchine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