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伦多皮尔区于30年前,曾吸引不少中产人士定居。但随着新移民涌入,令当地人口膨胀,成为全加拿大其中一个最多元文化的城市,不过,很多当地居民的经济地位却逐渐衰落。多伦多大学一项研究指出,根据过去40年皮尔区居民收入数据显示,当地的中产阶级正不断萎缩,且跟很多大城市一样,贫富悬殊问题愈见严重。 * L( m9 l. I- Z+ r1 O: w& R. n6 F1 @$ V. s8 D
5 ~' C0 B. _* s4 ~ {
30年前,皮尔区有过86%居民属中产阶级,他们的年收入贴近多市居民的年平均收入14,384元;低收入的社区也只有2个。但到了2010年,大多区年平均收入为44,271万元,皮尔区的中产户则只剩下五成,而低收入或很低收入的社区就增加至45%,与多市不相伯仲。 目前,皮尔区人口接近130万,贫富两极化也愈见明显。宾顿市及密市的低收入社区愈来愈多,富人聚居于卡利登市(Caledon)及密市南端,中产一族则散居于两者之间的狭窄地带。0 K' G. y/ X3 R5 t1 H4 o
领导该个名为“社区改变研究伙伴”(Neighourhood Change Research Partnership)的研究计划的多大社会工作系教授赫查斯基(David Hulchanski)博士认为,这情况值得关注,因为根据外国经验,当一个社会愈不公平时,民众的分歧便愈大。造成壁叠分明现象的原因,除了种族因素外,也与收入悬殊息息相关。 , Y! L. s1 }6 P& x) ?& ]' P* P 皮尔区贫富悬殊严重,原因包括屋价上升,短期就业职位增加,制造业工作萎缩等;此外,另一原因便是大量新移民涌入。 / p( I% g6 j, L' s; k0 d 皮尔区新移民策略组(Peel Newcomer Strategy Group)指出,由2001年至2006年间,每年约有3.4万人迁入皮尔区,其中八成为新移民,当中又有三分一人生活于贫穷中。新移民始终受到文化及言语限制,故他们即使在原居地为专业人士,但到了加国后,都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工作。 * G* d! B! h: g 皮尔区人口分布急剧转变,社区服务需求大增,但省府拨发的资源未能追上。就以皮尔区公校教育局为例,他们目前每名学生从省府获得的资源,仍与一般郊区市镇无异。社区组织“为皮尔区争取公平对待专责小组”(Fair Share for Peel Task Force)估计,皮尔区在社区服务上,每年都出现3.5亿元的短缺。( G1 C- F/ i6 D8 G# g# X/ R 社区服务年缺3.5亿元 ( e1 n% U# A/ j6 H j- M 该小组的策略员沃尔克(Darryl Wolk)指,皮尔区应自行解决其本身的社会问题,总是将露宿者或吸毒者转介至多市,不是长久之计。 7 }, _4 H( o! ~' z- F8 Z A 宾顿市政府经济发展总监Sohail Saeed称,要解决区内贫富悬殊,并非朝夕事。即使吸引大公司进驻该市也要时间,在这段过渡期,难免出现缺; S. z+ d1 c2 g7 w( |! O Y" e